洗发水瓶盖自动脱螺纹及圆弧抽芯注塑模设计

发表时间:2023-08-04 10:12作者:张维合


摘要:根据洗发水瓶盖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注塑模具,模具的动模采用外螺纹自动脱模机构和圆弧侧向抽芯机构,外螺纹自动脱模机构动力来源于油缸液压,而圆弧侧向抽芯机构则不需要任何外部动力。模具结构复杂,巧妙新颖,可供同行参考借鉴。

关键词:洗发水瓶盖;圆弧抽芯;外螺纹自动脱模机构;液压;螺纹型芯;强行脱模

0 前言

螺纹自动脱模机构是塑料注射模具中最复杂的脱模机构之一,它是通过螺纹型芯的转动而使塑件脱离模具。因其适合各种牙型,生产效率高,且易实现全自动化生产而被广泛使用。螺纹自动脱模机构的结构很多,动力来源包括液压油缸,电动马达和注塑机开模的力量[1]。本文介绍一副通过液压油缸推动齿条,再通过齿轮传动来实现螺纹型芯旋转脱离塑件的塑料注射模具。

1   塑件分析

成型塑件是洗发水瓶的瓶盖,材料为PP,收缩率取1.5/100[2]。塑件结构复杂,瓶嘴有一段弧形圆孔,圆弧半径88.5mm,需要圆弧侧向抽芯。中间圆柱的内孔有两圈弧形凹槽,凹槽深度0.15mm,可以强行脱模。中间圆柱的外表面有梯形螺纹,牙高1mm,通常外螺纹可以采用哈夫块侧向抽芯机构,但本塑件因结构及尺寸限制,不能采用侧向抽芯机构,也不能采用强行脱模,需要采用外螺纹自动脱模机构。为了防止脱螺纹时塑件被扭断,同时也为了提高塑件刚性,塑件上设计了一个止转面和七个止转骨。塑件的脱模是模具设计的重点和难点。

1.png

1 洗发水瓶盖


2   模具结构设计

客户要求模具一次生产八个塑件,排位时排成两排,瓶嘴朝外,以便于侧向抽芯。瓶嘴弧形圆孔采用圆弧抽芯机构,该机构由圆弧侧抽芯5,圆弧导向块7,锁紧块6和圆弧抽芯推拉块2组成。它不需要任何外部动力,而是由圆弧侧抽芯5、圆弧导向块7和圆弧抽芯推拉块2三个零件在开模时产生的相对运动,使圆弧侧抽芯5产生圆弧运动,实现圆弧抽芯,结构简单,新颖巧妙。外螺纹采用自动脱螺纹机构,脱螺纹时,螺纹型芯13一边转动一边在导向螺母14的引导下后退,实现外螺纹自动脱模[3]。该机构由螺纹型芯13,齿轮20,齿轮轴19,齿条32,轴承17和油缸30组成,动力来源是液压。塑件最终由推板29和推板镶件4强行推出。

模具结构见图2。



2.png

2.1   浇注系统

模具采用普通浇口浇注系统,由于塑件外形为圆形,不宜采用侧浇口,模具采用了潜伏式浇口,从塑件的外圆柱面进料,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外观质量,而且浇口可以自动切断,提高了模具的劳动生产率,便于模具采用自动化生产[4]。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采用推板推出,流道凝料的拉料杆必须固定在动模板上,而不能固定在其他板上。

2.2   成型零件

本模具的成型零件包括定模镶件44,动模螺纹型芯13,动模型芯11,推板大镶件4,推板小镶件10,圆弧抽芯5和长型芯16等。在模具工作过程中,除了动模长型芯16相对固定不动外,其他成型零件都要作相应的运动[5]。其中螺纹型芯由齿轮带动,既作回转运动,又作轴向运动。圆弧抽芯5则由推拉块2拉动抽芯及推动复位。推板29既是成型零件又是推出零件。

2.3   外螺纹自动脱模机构

模具的外螺纹自动脱模机构设置在动模内,由液压油缸30推动齿条32,齿条32推动齿轮轴19,再通过齿轮20带动螺纹型芯13转动,螺纹型芯13一边转动一边由导向螺母14导引下后退脱离塑件。模具的齿轮传动详见图3。齿轮传动各参数设计如下:

1.模数:模数的确定须根据国家标准GB1357-87,以及齿条的尺寸,齿轮的尺寸,塑件螺纹圈数等因素确定。注塑模自动脱螺纹机构中的齿轮模数通常取1.52,本模中传动齿轮的模数取1.5

2.传动比:在确定齿轮齿数时,必须考虑传动比。传动比与选择哪种驱动方式有关系,当选择电机作为动力来源时,因传动无限制,传动比应取小一点,这样既可以使结构紧凑,节省空间,又有利于降低马达瞬间启动力,还可以减慢螺纹型芯旋转速度,一般取0.25i1;当用齿条+锥度齿或来福线螺母驱动时,因传动受行程限制,传动比须取大一点,一般取1i4。本模具采用液压+齿条的驱动方式,为了减小油缸推动齿条的行程,进而减小油缸的长度,传动比宜取大一点,综合考虑后取3[6]

3.png

3.齿数:根据公式:d=mz,模数确定后,齿轮的齿数则由齿轮分度圆直径决定。

齿轮分度圆直径又取决于排位时确定的齿轮之间的中心距和传动比。

根据模具塑件的大小及排位,确定主动轮和被动轮之间的中心距为60mm,根据所确定的传动比,主动轮半径45mm,被动轮半径15mm

由此得主动轮齿数:z1=(45×2)÷1.5=60

      被动轮齿数:z2=(15×2)÷1.5=20

一般来说,当中心距一定时,齿数越多,传动越平稳,噪音越低。但齿数多,模数就小,齿厚也小,致使其弯曲强度降低,因此在满足齿轮弯曲强度条件下,尽量取较多的齿数和较小的模数。为避免干涉,齿数一般取Z17,螺纹型芯的齿数尽可能少,但最少不少于14齿。基于以上理由,螺纹型芯上的齿轮齿数z3取17。传动比=60÷17=3.534,较合理。

2.4 圆弧侧向抽芯机构

圆弧侧向抽芯机构是本模具最重要的、也是设计中值得推介的机构。它是在动模侧增加一个开模面,利用两个速度不同的直线运动合成一个圆弧运动,从

而使圆弧侧向抽芯5产生一个圆弧运动,实现侧向圆弧抽芯。圆弧抽芯机构的设计步骤如下:

1确定圆弧抽芯行程,即抽芯旋转的角度:安全距离取3.5mm,用作图法测得旋转角度为28°。见图4(1)。

2确定斜槽的倾斜角度:先确定圆弧侧向抽芯滑动端的尺寸,确定滚动销钉的位置,再连接销钉圆心和侧抽芯圆弧的圆心,连接线的倾斜角度即为斜槽的倾斜角度,用作图法测得该角度为37°。该角度通常取35°~45°[7]。见图4(2)。

3求动模板和推拉块固定板的开模距离,即分模面2的开模距离:当旋转角度和斜槽倾斜角度确定后,用作图法测得该距离为69.62mm,为方便起见取70mm. 见图4(3)。

4.png

4 圆弧抽芯机构的设计


3 模具工作过程:

模具圆弧抽芯及开模过程见图5

第一步:熔胶通过主流道、分流道,经潜伏式浇口进入模具型腔,在型腔中冷却固化到具有足够的刚性后,油缸30通过液压推动齿条32,齿条32带动齿轮轴19转动,齿轮轴19通过键带动齿轮20,齿轮20带动螺纹型芯13转动。螺纹型芯13一边转动,一边在导向螺母14的导引下后退,脱离塑件。实现外螺纹自动脱模。

第二步:完成螺纹脱模后,注塑机拉动模具动模部分后退,在定距分型机构的作用下,模具先从分型面1处打开,此时锁紧块6脱离圆弧侧向抽芯5,为圆弧抽芯做好准备。分型面1的开模距离为50mm。

第三步:动模继续后退,在弹簧45的作用下,模具再从分型面2处打开,开模距离为70mm。在这一过程中推拉块2通过斜槽拉动圆弧侧抽芯5,圆弧抽芯上的圆销一边随动模后退,一边沿推拉块2上的斜槽运行,最终使圆弧侧抽芯5沿圆弧导向块7内的圆弧形方槽运动,完成圆弧抽芯。

第四步:动模继续后退,拉条8拉动推板29,强行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推离动模长型芯16。模具完成一次注射成型。

第五步:合模前,液压油缸拉动齿条32先将螺纹型芯13推回复位。合模时推板29由定模板推回复位,圆弧侧抽芯5由推拉块2推回复位。

5   注意事项:

1)必须严格控制自动脱螺纹时间, 保证在分模面2打开之前,螺纹型芯13完全脱离塑件。否则螺纹型芯会将塑件拉断。

2)塑件上螺纹柱内外面都必须设计止转结构,否则在脱螺纹过程中,螺纹柱受到扭力作用会变形,甚至被扭断。见图1.

5.png

6   结束语

模具采用“油缸+齿条”自动脱螺纹机构是常见的机械脱螺纹机构,但在圆弧抽芯方面,没有借助任何外力,而是将开模运动和斜向运动合成为圆弧抽芯,结构简单,设计新颖巧妙,值得同行参考借鉴。该模具试模时一次成功,实践证明这种结构是非常成功的。模具自放产以来动作稳定可靠,制品脱模安全顺利,塑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。

参考文献

[1]张维合.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[M](第二版)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1263-268.

Zhang Weihe. Injection mould design Practical tutorial[M]. beijing:Chemical industry press,2011:263-268.

[2]张维合.注塑模具复杂结构100例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0:320-332.

Zhang Weihe. 100 cases of complex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old[M]. beijing:Chemical industry press,2010:320-332.

[3]张维合.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手册[M](第二版)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9:253-298.

Zhang Weihe. Injection mould design practical guide [M]. beijing:Chemical industry press,2011:253-298.

[4]张维合.注射成型实用技术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2:212-215.

Zhang Weihe. Practical technology in injection molding [M]. beijing:Chemical industry press,2012:212-215.

[5]屈华昌.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[M]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6:115-127.

Qu Huachang. Plastic forming technology and mould design[M]. beijing: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,1996:115-127.

[6]宋玉恒.塑料注射模设计实用手册[M].北京:航空工业出版社,1996:198-208.

Song Yuheng.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design practical guide[M]. beijing:Aviation industry press,1996:198-208.

[7]高瑾,周建军.汽车内饰条多行位脱模机构及双色注塑模具设计J].塑料工业,2016, 44(12):55-58,64.

GAO Jin,ZHOU Jian-jun.Design of Bicolor Injection Mould and Multi-type Core Pulling Mechanism for Automotive Interior TrimJ].China Plastics Industry,2016, 44(12):55-58,64.


文章分类: 技术信息
分享到:
微信扫一扫,关注宁海模具协会公众号
浙江省 宁波市 宁海县 科创中心23楼
0574-65539598
0574-65539552
nhmould@126.com